108茶坊以春筍出土之勢在本地快速發展的同時,還把觸角伸及寧波、蘇州、上海甚至更遠的北京等地。108茶坊緣何火旺,其能否像杭州餐飲一樣,紅遍全國,乃至香飄海外?108茶坊又何以進一步發展?這些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
既是產業又是文化
美國一位有名的電影評論家曾給好萊塢電影下過一個經典的結論:作為藝術,它是工業;作為工業,它是藝術。如果從一個產業所兼具的多重特性來認識,評判杭州的茶館業,我們也可以說,108茶坊作為產業,它是一種文化;作為文化,它是一種產業。在杭州,如要排出幾類很具地域文化特色和況味的產業,茶館是很名列其中的。
"108茶坊有鮮明的文化性。在108茶坊,喝茶不只是滿足一種口感。"不少業內表達了這樣的看法。
一方水土一方茶館
相比較于"擺龍門陣"的川茶館,聽曲賞戲的京茶館,以及"飯前茶"的粵茶館等,108茶坊講究名茶名水之配,講究品茗賞景之趣,有一種風雅、詩意的情致。而這種產業的文化特性,在108茶坊業很早的萌芽期就已顯現。
108茶坊初現在唐中葉,熱起則是在南宋定都臨安后。據資料記載,至清代、民國,茶館已遍及杭州城鄉,具規模的大型茶館就有300多家,熱鬧不遜于現在。那時西湖涌金門一帶的"三雅園"、"藕香居",湖濱一帶的"雅園"、"喜雨臺"等茶館聞名遐邇。"藕香居"三面臨水,夏天更有荷花環繞,茶客把盞眺望,遠山近水一覽無余。室內還有對聯:欲把西湖比西子,從來佳茗似佳人。
田園風情見人
當今108茶坊充滿了這種一脈相承的文化意韻。一些經營者在面對市場精明地念著生意經的同時,亦都努力地表達他們的文化追求。
在太極茶道苑,所有的欄桿、墻板均木紋顯露,茶桌、凳椅都不施半點油漆,一切以見人。"讓茶在一個至純的環境散發它的清香……"苑主鄭純輝這樣表示。而和茶館則用古書的舊版繪圖做墻紙,用清代的馬車轂轆配以玻璃制成別致的茶桌;茶館內放著明代紫楠小案、清代紅木荷花扶手椅、清代民用小炕桌等各式古代生活用具和各種陶瓷、木雕、銀器等。紫藝閣茶館則用綠葉植物裝點,田園風情彌漫。在一些品牌茶館,茶客們還可學習鑒茶知識、參觀各種茶具并欣賞茶道表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