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品(artwork),一般指造型藝術的作品。美國有名分析美學家布洛克站在后分析美學的立場上,從藝術品與人的意圖,藝術品的非功利性,藝術品與藝術習俗,開放的藝術品概念等四個方面,重新界定"藝術品"的概念,來為現代藝術尋求美學的辯解。
藝術品分為很多類,紫砂壺、陶藝、國畫、抽象畫、樂器、雕刻、文物雕塑、砂巖、仿砂巖、琉璃擺件、鐵藝、銅藝、不銹鋼雕塑、不銹鋼、石雕、銅雕、玻璃鋼、樹脂、玻璃、透明樹脂、玻璃制品、陶瓷、瓷、黑陶、陶、紅陶、白陶、吹瓶、古家具、脫蠟琉璃、水晶、黑水晶、木雕、花藝、花插、浮雕……
國畫
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,一般稱之為丹青,主要指的是畫在絹、宣紙、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。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、墨、彩作畫于絹或紙上,這種畫種被稱為“畫”,簡稱“國畫”。工具和材料有毛筆、墨、國畫顏料、宣紙、絹等,題材可分人物、山水、花鳥等,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。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,體現了古人對自然、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、哲學、宗教、道德、文藝等方面的認識。
紫砂壺
近幾年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,紫砂壺拍賣行情節節高升,尤其是名家畫壺、題壺、刻壺的作品,備受青睞,是具有收藏價值的“古董”,名家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,正所謂“人間珠寶何足取,宜興紫砂要得”。紫砂壺,曾是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,現也器大批量制造的。制作原料為紫砂泥,原產地在江蘇宜興,又名宜興紫砂壺。
樂器
能夠發出樂音,并能進行音樂藝術再創造的器具。人類由演奏樂器,借以表達、交流思想感情。對樂器的界定,音樂界和樂器學界有不同看法。音樂界認為,用于音樂的發聲器具才是樂器;樂器學界則通常將許多非音樂領域中的發聲器,如古代戰爭中的鳴金擊鼓、宗教中的祈禱誦經、婚喪中的禮儀信號、商販招攬的信號器等,也視為樂器,甚至將一些生產勞動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,如:弓、鋸、杵、缶、杯、碟、盅、碗等等,在進行演奏時,都冠以樂字,稱其為樂弓、樂鋸、樂杯、樂杵等。樂器生產業的主要產品則基本上是音樂界所涉及的樂器,即可以進行音樂藝術再創造的器具,另外還生產少數的馬鈴、駝鈴、油牌子和車船喇叭。樂器的生產不同于一般工業產品的生產。它不僅要求產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觀造型,還必須有不錯的聲學品質,其中包括音色、音樂和規定的音準高度。因而在材質的選擇上非常嚴格。
雕刻
是雕、刻、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。指用各種可塑材料(如石膏、樹脂、粘土等)或可雕、可刻的硬質材料(如木材、石頭、金屬、玉塊、瑪瑙等),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、可觸的藝術形象,借以反映社會生活、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、審美情感、審美理想的藝術。雕、刻由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,塑則由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。
陶瓷
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。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-2000年(新石器時代) 就發明了陶器。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、氮化物、硼化物和碳化物等。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、氧化鋁、高嶺土等。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,但可塑性較差。除了在食器、裝飾的使用上,在科學、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。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過淬取而成。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,常溫遇水可塑,微干可雕,全干可磨;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;燒至1230度則瓷化,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。其用法之彈性,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種創意的應用。
玻璃制品
玻璃制品是采用玻璃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、工業用品的統稱。
玻璃是一種較為透明的固體物質,在熔融時形成連續網絡結構,冷卻過程中粘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而不結晶的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