銷售增長不理想 寶潔將出售品客等食品份額
2007年,雷富禮(A.G.Lafley)被《巴倫周刊》評為“CEO全球30強”時,上榜理由是:讓寶潔公司越大越強。事隔一年,雷富禮再次成為“2008全球很好CEO”,理由變為:為創立不計情面。他無情地宣布,將要出售或者分拆Folgers咖啡、品客(Pringles)薯片和金霸王(Duracell)電池,因為它們的銷售沒能達到4%-6%的增長水平。此舉讓寶潔幾乎退出了食品行業。
發展到今日,寶潔已經是一道非常難算的多元方程式了。300多個品牌,經銷于130多個和地區,在80多個和地區擁有13.8萬名雇員,再加上成本上漲、消費力減弱等復雜外因,如何調整資源配比,成為雷富禮的大苦惱。他希望,后來的結果不僅現在看起來很光鮮,而且要致力于寶潔一貫倡導的 “長期持續發展”。
到目前為止,寶潔這道題,雷富禮似乎還算得不錯,寶潔公司剛剛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:第四財季凈收銀增長33%,產品漲價和節約成本雙管齊下,抵消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。
孰減?
今年6月4日,寶潔結束了自己的“咖啡之旅”,將Folgers咖啡業務以約13億美元的純股票交易并入盛美家(J.M.Smucker)。
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,經營Folgers,寶潔用了45年的時間。2007年Folgers銷售實現目標達到16億美元,營業收銀為3.5億美元,但由于年銷售額增長率只有2%-3%,因此難逃被出讓的命運。
“如果不能至少達到目標范圍內銷售增長的底線、不能實現一位數或更多的運營收銀增長、或不能提高/增加資金成本的基礎上完成股東總實現目標,就有可能被我們賣掉。”雷富禮在寶潔2007年財報中表示。
他曾表明心聲:寶潔退出某些業務領域,是為了致力于核心業務――家庭日化用品和美容品。
修剪枝葉、集中精力,是寶潔過冬的方式之一。更重要的,寶潔認為是控制內部成本。
雷富禮一直是縮減成本的高手,全球業務服務,他為寶潔節省了將近4億美元的成本,到2010年將再省3億美元。在產品供應方面,這位CEO也主張全力把購買技巧和規模運用到支出款項的更多方面。今年早些時候,寶潔就曾經利用微軟和谷歌的競爭,與雙方議價,并后來獲得微軟更新、兼容性更佳的產品。
年初,有消息稱寶潔組合削減15%經理職位、臨時減少職員晉升以降低成本。不過區的公關負責人馬上跳出來澄清:“大中華區的銷售額每年都以2位數的數額增長,遠遠高于寶潔全球,所以,寶潔大中華區更不會裁員等方式來削減自己的實力。”
相信雷富禮會想盡一切辦法縮減成本的,因為他憧憬:如果把日常開支的增長控制在銷售實現目標增長的一半以內,每年的收銀增長就可以達到25到50個基本點。這樣,寶潔就能在今后5年把營業收銀率提高200個基本點。
孰增?
如果逮到與寶潔公司員工相處的機會,大多數記者都會問:“你們是否還會漲價?”寶潔方面的回答一定慎之又慎。畢竟,“是”或“不是”都是一條備受關注的新聞。
今年7月7日,寶潔全球宣布:全線產品自9月開始提價,漲幅在2%到16%不等。原因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。只是,這場漲價,寶潔明顯是經過長期思考的。
針對不同產品的市場定位,寶潔圈出價格敏感產品,分批、多次逐步提價。洗衣粉從有助于調節體脂入手,等同行普漲時再次以小幅漲價跟進;價格敏感的產品則漲幅較小,而不怎么敏感的護膚品就包裝和營銷的升級換代直接提價。
一個重要工作的作用從而凸顯,這就是產品、市場的研發。寶潔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凱琳捷(ColleenE.Jay)一再強調,寶潔應對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則就是 “一切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主”。她說:“任何時候,我們都應該聆聽消費者的需求,知道他們的需求在哪里。讓正確的產品,在正確的時間、地點,正確的方式到達他。”
要做到這一切,必須加大市場研究和產品的開發投入。雷富禮在2007年財報中也提到,寶潔將繼續提高研發生產力,創立技術可以縮短產品開發時間,并大大減少所需加盟。
當歐美的消費者開始收緊錢袋時,包括在內的發展中無疑是值得期盼的。雷曼禮認為,相對于美國,發展中家庭平均消費量太少,寶潔公司的產品還沒有走進這些國度的所有地區。而他有信心,這種差距可以解決,而此過程會實現寶潔的增長。
另外,寶潔的宣傳費用也未見縮減。“寶潔可能還是2008年央視招標的標王,但是寶潔都是以單一產品競標,央視有意淡化標王的說法,所以未見宣傳。”接近寶潔廣告投放的業內人士表示。有數據顯示,從2006年開始,連續三年,寶潔都是央視的標王,分別為3.85億、4.2億、5億。
與之對應的公益事業,寶潔公司仍然表現熱情。日前,寶潔旗下舒膚佳與相關部門正式合作開展“舒膚佳健康中華行”活動,并到2015年為一億個小學生提供健康教育。